《牡丹亭》是我国明代的著名戏曲,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D.杜甫请帮忙给出正...,杜甫写过的诗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的著名戏曲,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D.杜甫请帮忙给出正...



1、《牡丹亭》是我国明代的著名戏曲,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D.杜甫请帮忙给出正...

正确答案:C 。

杜甫写过的诗



2、杜甫写过的诗

杜甫诗:“拄笏看山寻盛字”。笏,古时朝见皇帝时所执的手板,传统戏曲中常常见的。“拄笏看山”典出《世说新语》,后来比喻在官而有闲情雅致。杜诗说明,“寻盛字”须在山下“看山”。正如前文所说,在人民路即衙背后至电影院1带位置最佳。若干年前,东渠河北端即小北门又叫寻盛门,意在此出城去寻盛字。而1990年代将寻盛门重修在职中之后的半山处,十分令人费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题西林壁》极赋哲理。同理,站在盛字山中寻盛字,无异于背起娃娃找娃娃。那盛山公园大门立柱上的对联“何事催人登山寻盛字,多情怀古对景赋新题”中的“登山寻盛字”,也仅仅是1种美好的愿望吧!。

杜甫关于古琴台的诗句



3、杜甫关于古琴台的诗句

1. 晴川阁内有1首苏轼写的诗 谁知道全文 还有1首杜甫的 【找这个差点找吐血了……我就是湖北武汉的,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两大文豪都亲自跑来提过诗?呵呵,别的不说,如果这事是真的,小小的晴川阁早就可以列入X大名楼啦!那我们还真得烧高香感谢他们带来的旅游资源~ 猜想你想要的是这个,因为在博上看到有人拍的图(如下),提到里面有禹碑,上刻有杜甫的禹庙诗,(注意是刻的不是人家题的,杜甫最后辗转到湖南在漂泊中去又不幸去世了,根本没打咱这过TAT),苏轼就更别提了,去个赤壁还貌似是伪的…… 就解释到这吧。 【奉上杜甫《禹庙》诗: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4载,疏凿控3巴。 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4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 【另附晴川阁名联赏: 树色苍茫初雨过 ——闲话武汉晴川阁联 晴川阁位于武汉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为明代汉阳太守范子箴所创建,取唐人崔颢题《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句意命名。 晴川阁上的对楼大都是清代名人所撰,首推道光年间,江苏溧阳县人宋鐄的1副长联: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源揽全省,看不尽鹤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联中追忆“仙人解佩”赠给郑交甫的美丽传说和唐代温庭筠、段成式等“词客题襟”以诗唱酬的动人事迹,来抒发自已的感情。 此联写出了晴川阁的气势及黄鹤楼的关系,描写4周美丽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长联有长联的特点,短联也有短联的特色。 清初进士,官至广西巡抚的李绂(1673—1750)上下联仅写了8个字: 沱潜既道; 江汉朝宗。 联语虽说集的是经语,却十分切合晴川阁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 比李绂大6十余岁的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79)似乎特别留恋晴川阁,竟写了多副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对晴川阁进行了描绘: 树色苍茫初雨过; 川原近远似霞蒸。 高阁逼诸天,到此嘘气成云,送征人对岸骑鹤; 大江流日夜,让我抽刀断水,似帝子当途斩蛇。 终日凭栏俯翠涛,不变古今灏瀚者,惟留此水; 当年对岸飞黄鹤,好看神仙出没者,莫若斯楼。 这些联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无论怀古抒情,还是凭栏眺远,都有特到的见解。 不象他写的其他对联,有道教仙风之气。 嘉庆年间曾任汉阳知县裘行恕,点尽天时地利,自然不会放过晴川阁,挥毫写了两联: 晴川阁,夏禹庙,凭临烟波江,分占龟山特色; 皓月湖,伯牙台,遥对祢衡墓,永垂晋楚风流。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第1联,描述晴川阁周围的名胜古迹,龟山的尾部有伯牙台,即古琴台,相传晋国大夫俞伯牙曾在此鼓琴,钟子期识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两人结为知交。 钟死后,伯牙痛感知音难得,于是断琴绝弦,不复鼓琴。作者即仰慕伯牙、子期知交之情,又对东汉末年才子祢衡给予同情。 祢衡负才自傲,对1代袅雄曹操不放在眼里,当面痛骂不已,结果曹将弥送给黄祖杀了,多么可惜。弥衡曾写过名篇《鹦鹉赋》,至今武昌城外的江中有还有鹦鹉洲,弥的墓也在附近,早已“芳草萋萋”了。 第2联将黄鹤楼的风光与晴川阁的美景相对照来描绘,各有特色,都能吸引骚人墨客来游玩,作为知县的裘行恕,每每偕朋登楼,面对眼前的景色,畅酒吟诗引为快事。 2. 杜甫描写凤阳山的诗句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注:[1]—借用了杜甫诗作《佳人》中的意境。 佳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0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0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1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 有1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0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1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2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5年。乾元元年(758年)6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2年7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1年的秋季。关于这首诗的作意,1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2者之间。 在作此诗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 3. 杜甫兼容并蓄的诗句有哪些 诗词中的兼容并蓄包括: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豪放与婉约兼容并蓄等等。兼容并蓄的意思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所以,符合兼容并蓄要求的内容有很多。 你要的是什么的兼容并蓄呢?是“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还是“豪放与婉约兼容并蓄”还是其它?? 杜甫的3吏3别(3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3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 等都是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代表作。这些诗词是抒情性的,大多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同时又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反映了1段历史。所以都是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词,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特点很突出。 4. 关于杜甫的“少陵野老”的诗句 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 --------------------------------------------------------------------------------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哀江头 内容: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1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1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注释: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 曲江:在今西安市附近。“归不得”:当时杨贵妃缢死马嵬坡。 简析: 本诗作于至德2年(756)春天。在这前1年诗人去灵武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安禄山的叛兵俘虏带到了长安,后来逃出。 诗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在长安所见到的荒凉情景,回想起从前的盛况,悲愤之情贯穿全篇。

晴川阁内有1首苏轼写的诗谁知道全文还有1首杜甫的



4、晴川阁内有1首苏轼写的诗谁知道全文还有1首杜甫的

【找这个差点找吐血了……我就是湖北武汉的,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两大文豪都亲自跑来提过诗?呵呵,别的不说,如果这事是真的,小小的晴川阁早就可以列入X大名楼啦!那我们还真得烧高香感谢他们带来的旅游资源~猜想你想要的是这个,因为在博上看到有人拍的图(如下),提到里面有禹碑,上刻有杜甫的禹庙诗,(注意是刻的不是人家题的,杜甫最后辗转到湖南在漂泊中去又不幸去世了,根本没打咱这过TAT),苏轼就更别提了,去个赤壁还貌似是伪的……就解释到这吧。【奉上杜甫《禹庙》诗: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4载,疏凿控3巴。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4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另附晴川阁名联赏:树色苍茫初雨过——闲话武汉晴川阁联晴川阁位于武汉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为明代汉阳太守范子箴所创建,取唐人崔颢题《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句意命名。晴川阁上的对楼大都是清代名人所撰,首推道光年间,江苏溧阳县人宋鐄的1副长联: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川源揽全省,看不尽鹤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联中追忆“仙人解佩”赠给郑交甫的美丽传说和唐代温庭筠、段成式等“词客题襟”以诗唱酬的动人事迹,来抒发自已的感情。此联写出了晴川阁的气势及黄鹤楼的关系,描写4周美丽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长联有长联的特点,短联也有短联的特色。清初进士,官至广西巡抚的李绂(1673—1750)上下联仅写了8个字:沱潜既道;江汉朝宗。联语虽说集的是经语,却十分切合晴川阁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比李绂大6十余岁的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79)似乎特别留恋晴川阁,竟写了多副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对晴川阁进行了描绘:树色苍茫初雨过;川原近远似霞蒸。高阁逼诸天,到此嘘气成云,送征人对岸骑鹤;大江流日夜,让我抽刀断水,似帝子当途斩蛇。终日凭栏俯翠涛,不变古今灏瀚者,惟留此水;当年对岸飞黄鹤,好看神仙出没者,莫若斯楼。这些联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无论怀古抒情,还是凭栏眺远,都有特到的见解。不象他写的其他对联,有道教仙风之气。嘉庆年间曾任汉阳知县裘行恕,点尽天时地利,自然不会放过晴川阁,挥毫写了两联:晴川阁,夏禹庙,凭临烟波江,分占龟山特色;皓月湖,伯牙台,遥对祢衡墓,永垂晋楚风流。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第1联,描述晴川阁周围的名胜古迹,龟山的尾部有伯牙台,即古琴台,相传晋国大夫俞伯牙曾在此鼓琴,钟子期识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两人结为知交。钟死后,伯牙痛感知音难得,于是断琴绝弦,不复鼓琴。作者即仰慕伯牙、子期知交之情,又对东汉末年才子祢衡给予同情。祢衡负才自傲,对1代袅雄曹操不放在眼里,当面痛骂不已,结果曹将弥送给黄祖杀了,多么可惜。弥衡曾写过名篇《鹦鹉赋》,至今武昌城外的江中有还有鹦鹉洲,弥的墓也在附近,早已“芳草萋萋”了。第2联将黄鹤楼的风光与晴川阁的美景相对照来描绘,各有特色,都能吸引骚人墨客来游玩,作为知县的裘行恕,每每偕朋登楼,面对眼前的景色,畅酒吟诗引为快事。。

晴川阁内有1首苏轼写的诗 谁知道全文 还有1首杜甫的



5、晴川阁内有1首苏轼写的诗 谁知道全文 还有1首杜甫的

【找这个差点找吐血了……我就是湖北武汉的,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两大文豪都亲自跑来提过诗?呵呵,别的不说,如果这事是真的,小小的晴川阁早就可以列入X大名楼啦!那我们还真得烧高香感谢他们带来的旅游资源~ 猜想你想要的是这个,因为在博上看到有人拍的图(如下),提到里面有禹碑,上刻有杜甫的禹庙诗,(注意是刻的不是人家题的,杜甫最后辗转到湖南在漂泊中去又不幸去世了,根本没打咱这过TAT),苏轼就更别提了,去个赤壁还貌似是伪的…… 就解释到这吧。 【奉上杜甫《禹庙》诗: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4载,疏凿控3巴。 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4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 【另附晴川阁名联赏: 树色苍茫初雨过 ——闲话武汉晴川阁联 晴川阁位于武汉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为明代汉阳太守范子箴所创建,取唐人崔颢题《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句意命名。 晴川阁上的对楼大都是清代名人所撰,首推道光年间,江苏溧阳县人宋鐄的1副长联: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源揽全省,看不尽鹤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联中追忆“仙人解佩”赠给郑交甫的美丽传说和唐代温庭筠、段成式等“词客题襟”以诗唱酬的动人事迹,来抒发自已的感情。此联写出了晴川阁的气势及黄鹤楼的关系,描写4周美丽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长联有长联的特点,短联也有短联的特色。清初进士,官至广西巡抚的李绂(1673—1750)上下联仅写了8个字: 沱潜既道; 江汉朝宗。 联语虽说集的是经语,却十分切合晴川阁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 比李绂大6十余岁的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79)似乎特别留恋晴川阁,竟写了多副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对晴川阁进行了描绘: 树色苍茫初雨过; 川原近远似霞蒸。 高阁逼诸天,到此嘘气成云,送征人对岸骑鹤; 大江流日夜,让我抽刀断水,似帝子当途斩蛇。 终日凭栏俯翠涛,不变古今灏瀚者,惟留此水; 当年对岸飞黄鹤,好看神仙出没者,莫若斯楼。 这些联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无论怀古抒情,还是凭栏眺远,都有特到的见解。不象他写的其他对联,有道教仙风之气。 嘉庆年间曾任汉阳知县裘行恕,点尽天时地利,自然不会放过晴川阁,挥毫写了两联: 晴川阁,夏禹庙,凭临烟波江,分占龟山特色; 皓月湖,伯牙台,遥对祢衡墓,永垂晋楚风流。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第1联,描述晴川阁周围的名胜古迹,龟山的尾部有伯牙台,即古琴台,相传晋国大夫俞伯牙曾在此鼓琴,钟子期识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两人结为知交。钟死后,伯牙痛感知音难得,于是断琴绝弦,不复鼓琴。作者即仰慕伯牙、子期知交之情,又对东汉末年才子祢衡给予同情。祢衡负才自傲,对1代袅雄曹操不放在眼里,当面痛骂不已,结果曹将弥送给黄祖杀了,多么可惜。弥衡曾写过名篇《鹦鹉赋》,至今武昌城外的江中有还有鹦鹉洲,弥的墓也在附近,早已“芳草萋萋”了。 第2联将黄鹤楼的风光与晴川阁的美景相对照来描绘,各有特色,都能吸引骚人墨客来游玩,作为知县的裘行恕,每每偕朋登楼,面对眼前的景色,畅酒吟诗引为快事。

元代戏曲家为什么多写历史剧



6、元代戏曲家为什么多写历史剧

具体是借古讽今~~~大多如是~~如果是马屁文说白点可以博得当权者1笑~或许可以富贵荣华啦~~不过元代读书人的地位跟乞丐差不多~那些戏曲家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大多是有骨气的汉人~~当然是讽刺居多了~~~~就跟唐朝写诗歌经常把唐皇说成汉皇~~~比如唐·杜甫·《兵车行》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虽是说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