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是什么?李渔 《闲情偶寄》 关于戏剧创作的基本主张

中国元杂剧的4大悲剧和4大爱情剧是什么?



1、中国元杂剧的4大悲剧和4大爱情剧是什么?

元杂剧的4大悲剧:

1、《窦娥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代杂剧作品,关汉卿著。故事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内容叙述长安窦天章进京赴试,将女瑞云押为童养媳,被婆婆蔡氏改名窦娥,夫死寡居。无赖张驴儿父子欲占婆媳,投毒误死父,昏官判窦娥死刑。法场上,她以血溅素练、6月飞雪、大旱3年明愿,果然灵验。3年后,其父察访,终于昭雪。作品以强烈的悲剧效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该剧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紧凑,富于表现力,有感在动地的艺术力量,是元杂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2、《汉宫秋》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代杂剧作品,马致远著。写汉元帝时,奸臣毛延寿投敌献美人图,匈奴发兵索取皇妃王昭君。文武百官惊慌,昭君挺身出塞和亲。临行,昭君在灞桥“留下汉家衣服”,至番汉交界处因不愿进番族之境,又举酒南望浇奠,后纵身投黑江而死。昭君死后,元帝深居汉宫,思念成梦,醒来又听孤雁哀鸣,更引起了无限愁怅。剧本着重描写了昭君对大汉的感情,谴责了文武百官的无能。作品写人细致,富于心理描绘,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但是所写不合史实,在1定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真实性。

3、《梧桐雨》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杂剧作品,白朴著。故事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和唐传奇《长恨歌传》,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爱情。由长生殿庆7夕、沉香亭舞霓裳、马嵬坡缢死、深秋雨夜哭奠贵妃4折组成全剧 。在这个传统的爱情题材里 ,白朴根据自己的时代感受,含蓄地批判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特别是把传说中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秽事写进作品,就与歌颂李、杨爱情的主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梧桐雨》高超的艺术技巧向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来塑造其精神面貌,更为出色。整部剧作着意描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忆旧、伤逝、相思交织在1起,伤感情绪和秋雨细敲梧桐的凄凉萧瑟的氛围,和谐1致,情景交融,构成1种诗剧的境界。《梧桐雨》对后世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戏曲创作影响深远,清代传奇名作《长生殿》即受其影响。

4、《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杂剧作品, 纪君祥著。故事取材于《史记•赵氏世家》。内容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1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元杂剧4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拜月亭》: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在红娘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墙头马上》: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与李千斤因花木相识相爱,却由于裴的软弱,两人被迫分离,最终在母性的呼唤下,李同意与李认亲. 《倩女离魂》:王文举与张倩女双方相爱,而王文举进京赶考,张因深切的思念魂魄出窍。

李渔 《闲情偶寄》 关于戏剧创作的基本主张



2、李渔 《闲情偶寄》 关于戏剧创作的基本主张

在回答楼主的问题之前,先纠正1下楼主的1点提法的错误,在中国古代是只有戏曲,没有戏剧的,知道近代话剧传入中国之后才开始有所谓戏剧之称谓。然后声明1点,下面的回答绝对不是来自于网络,完全是我的上课笔记以及自己的看书心得的整理。O(∩_∩)O~李渔的戏曲理论比较全面系统,主要表现在他的《闲情偶寄》中的《辞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堪称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著作。他关于戏曲创作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的戏曲理论有两个出发点:1是强调戏曲的社会性;2是强调戏曲的舞台性。他说:“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人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又说:“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写剧是为了演出,创作时“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回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言,否则搁笔。”

2、在戏曲创作方面,他强调“结构第1”。提出了“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等1系列观点。

3、在戏曲语言上,主张“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人物语言要个性化。

4、在题材选取和情节安排上强调“奇”与“新”。

5、在表演方面,认为演员要训练有素,导演要加强修养。

6、在谈到戏曲的社会作用时,他认为戏曲要“有裨风教”,“点缀升平”,把戏曲当做宣扬封建道德的工具,这是他戏曲理论中的不足与消极之处。 大概就是这些,楼主可以再参考1下其他资料进行补充,希望对你有用!。

戏剧中的“科白”是什么意思?



3、戏剧中的“科白”是什么意思?

科白是元杂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表达剧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是1种代言体。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而不是通过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发展到今天类似于话剧这1剧目.科白即是,人物不是在唱词,而是陈述对话,并有相应的动作.。

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赏析?



4、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赏析?

王实甫写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1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1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1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1,1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1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1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然,“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将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以忽然变卦,正儿8经地把张生数落1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7颠8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1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