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戏曲名称叫什么?安徽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安徽的戏曲名称叫什么?



1、安徽的戏曲名称叫什么?

安徽的戏曲名称比较有名叫黄梅戏,还有青阳高腔凤阳花鼓徽剧芦剧泗州推戏等。

安徽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2、安徽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安徽的地方戏曲有黄梅戏,还有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池州傩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 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从地方戏渐渐的变成了全国的剧种,比较有名的角有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等。 黄梅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徽安庆逐渐发展壮大,之后渐渐的成为了中国5大传统戏曲剧种之1。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为3大腔系,分别是花腔、彩腔、主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徽剧是经过“京派”改造的,就是京剧,徽班进京之后渐渐出现了京剧。 黄梅戏保持着其地域感和归属感,比较受欢迎,还有就是庐剧、皖南花鼓戏和泗州戏等都是没有经过过多的改造并且比较出名的,庐剧适合的是城乡结合部群落的审美趣味,表演生动。 泗州戏在说唱的基础上增加了1些民间花灯、小车、旱船、跑驴等的表演形式,更有张力和生命感。

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3、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1、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5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1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徽剧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1,徽剧原名“徽调”、“2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4平腔、徽昆、吹腔、拨子、2黄、西皮、花腔小调共9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3、青阳腔戏曲声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江西的弋阳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阳县1带,与当地语言、民间戏曲(昆山腔、余姚腔等)、9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还有民歌小调相结合而产生了青阳腔。青阳腔是弋阳腔“易腔”之后的1个重要腔种。明末清初盛行,与徽州腔1同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全国主要声腔,清末衰落。

4、岳西高腔岳西高腔属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其形成已有4百多年历史。史载,明末清初由文人商儒将青阳腔传入岳西,由乡士集中在私塾教习高腔,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至清光绪年间,青阳腔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孕育成岳西高腔。

5、庐剧庐剧,旧称“倒7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庐江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庐江县,故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1。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庐江县、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1带的山歌、淮河1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戏剧。

安徽戏曲剧种是什么?



4、安徽戏曲剧种是什么?

安徽戏曲剧种:1.黄梅戏。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5大剧种之1”。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2.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4大汉族戏曲剧种之1,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2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1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之1,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3.徽剧。 徽剧是1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府1府6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和安庆市1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1带,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4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2簧腔。2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4.庐剧。 庐剧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1带和大别山区,包括6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1带,古属庐州管辖,故于1955年3月改称“庐剧”。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

安徽什么戏曲最出名?



5、安徽什么戏曲最出名?

安徽黄梅戏最有名。黄梅戏是中国的5大剧种之1,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以真实活泼著称。1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3省毗邻地区形成的1种民间小戏。其中1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3小戏、3打7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扩展资料: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5大剧种之1”。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1带的采茶歌。”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清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中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中说:“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采茶戏。”近些年来,同其他传统剧种1样,黄梅戏也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1背景下,黄梅戏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尝试进行1些改革和创新。其中以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为先行者和代表。这出戏是由安庆市黄梅戏2团牵头创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黄新德领衔主演,陈薪伊、刘云程编剧,陈薪伊、曹其敬导演的。1999年6月在合肥首次亮相,该剧在传统地方戏剧的创新尝试中属于比较早的,要早于著名的“青春版”牡丹亭。该戏相较传统黄梅戏有了显著的创新,曾赴多处进行表演,并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系列演出,引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和评论。此后,又有1些新编黄梅戏相继创作出来,如《雷雨》、《6尺巷》、《孔雀东南飞》等。参考资料来源:。

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6、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安徽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花鼓灯等。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