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为什么管戏曲界叫梨园

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1、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梨园 “梨园”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1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1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9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 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1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1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1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1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1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9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1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1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1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梨园行”、“梨园世家”、“梨园弟子” 唐朝唐明皇(唐玄宗)建立的“梨园”,这个“梨园”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培训演员的地方。除了请专门的人士来教习,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为他们编撰节目,象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为梨园编写过节目。这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戏于1体的练习场所。因此,在“梨园”这个地方培训过表演行当的都叫“梨园行”。在这里学习过的都叫“梨园弟子”。 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1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过去戏曲界大都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这样世世代代的传了下来。因为老祖宗曾是“梨园行”的艺人,因此,这个家族就被称其为“梨园世家” 。 比如京剧界最负盛名的梅兰芳先生的家庭——梅家。第1代梅巧玲是唱旦角的,第2代梅竹芬也是唱旦角,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为琴师,到了第3代梅兰芳更是旦角里的名角,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钥,前者唱旦角、后者唱老生。 再举1例:梨园界有名的谭家。第1代谭志道是老旦,第2代谭鑫培唱老生,第3代谭小培唱老生,第4代谭富英也是唱老生,而第5代谭元寿则是文武老生,第6代谭孝增又是唱老生的。 象这样的例子在京剧界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有名的“梨园世家”,弟子们自然也都是“梨园弟子”了。

为什么管戏曲界叫梨园



2、为什么管戏曲界叫梨园

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3、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谁是戏曲的开山鼻祖?梨园和戏曲有什么关系?哪个剧种历史最悠久?



4、谁是戏曲的开山鼻祖?梨园和戏曲有什么关系?哪个剧种历史最悠久?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百6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1,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2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3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1。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2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8乐、佛曲   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5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8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2百多个,其中,《琴挑》、《3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等。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 ,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苹"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1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

为什么管戏曲界叫梨园



5、为什么管戏曲界叫梨园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指的是什么?



6、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指的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听到“梨园子弟”没错这就是中国古代对戏曲演员的1种称呼,如果1个家族中几代人都在从事着戏曲艺术,那人们就会叫他们这个家族为“梨园世家”,而这样看来,”梨园“就是古代人对戏曲班子的1种别称。那么很多人都会疑惑,这个”梨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小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就叫唱戏曲的班子就叫”梨园“呢,现在终于明白了,具体和大家说1下。其实梨园主要是指中国唐代时期,可以训练和培训乐工的团体或者机构组织。这个可以在《新唐书·礼乐志》1书中有所记载,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查阅此书就可以证明这1点,其实”梨园“指的就是可以培训和训练乐工的团队组织。因为我们都知道,戏曲班子都是从小就把演员招来,然后1点1滴的教授他们戏曲知识及1些演唱技巧,所以和这个古代的”梨园“本质十分相像。知道了梨园所指的主要意义是什么了,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现在把戏班子叫成梨园,然后又用”梨园子弟来称呼那些唱戏的演员。其实仔细想想还真的是贴切得很。当然在这些“梨园子弟”中还有好多的细致的分类,比如又分为坐部、立部,还有分男部、女部等。比如坐部是乐工中的1般演员,而立部则是在堂下演奏的演员,分的也比较细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喜欢了解戏曲的了,大多都去追随流行音乐,对那些流行时尚的音乐更为关注1些,可能是因为学习戏曲要下的功夫会更多些,不太适合现在快节奏的年轻人的生活,但这毕竟是我们的国粹,希望通过我的描述,让大家更多的关注1下我们国家的戏曲吧。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