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闽南戏剧有哪些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

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1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1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2、泉州北管:泉州北管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传统丝竹音乐,国家级。

闽南戏剧有哪些



2、闽南戏剧有哪些

梨园戏、歌仔戏、南管戏、打城戏、高甲戏等。

1、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1。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梨园戏是1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4十5年(1566),已有“潮泉2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 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打城戏又以。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泉州拍胸舞、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泉港打正鼓、泉州跳鼓、南派布袋戏、打城戏、永春闹厅、泉州大鼓吹、泉州什音、泉州笼吹、德化山歌等。

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2、泉州北管: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1种传统民间丝竹音乐,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所以统称为“泉州北管。

泉州南音有什么名曲啊?



4、泉州南音有什么名曲啊?

泉州南音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名曲。

1、《荆钗记》 古代中国南戏剧本。其作者说法不1。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王十朋荆钗记》为无名氏作,明初有李景云改编本。歌颂了“义夫节妇”,生死不渝的夫妇之爱。

2、《白兔记》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写刘知远与李3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4大南戏“。

3、《拜月记》 《拜月记》,是由张天赐执导,徐绍清、彭俐侬等人主演的湘剧。

4、《杀狗记》 《杀狗。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福建的戏曲种类繁多,具体有哪



5、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福建的戏曲种类繁多,具体有哪

福建的戏剧很多,流行于福州市1带的是用福州方言演出的闽剧

1、流行于莆田的是莆仙戏 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1,至今有1千多年的历史。伴奏器乐以锣鼓为主,大吹、小吹为副。基本上保留宋、元南戏以锣、鼓、吹为主的伴奏乐器特点。鼓有大鼓、文鼓、武鼓3种,鼓面上压1小石狮用于调节音量。莆仙戏音乐属兴化腔,以“南北曲”和古曲为主体,吸收道释曲、里巷歌谣、民歌小曲等融合而成。《王魁》、《蔡伯喈》、《张洽》、《陈光蕊》、《杀狗》、《蒋世隆》、《傅天斗》、《江梅妃》、《敬德画像》、《王监生》、《蔡襄》、《红顶扫马粪》、《团圆之后》、《春草闯堂》、《3打王英》、《夫妻红》、《新春大吉》、《靖边记》、《状元与乞丐》、《新亭泪》、《刘贺登基》、《秋风辞》、《鸭子丑小传》。

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6、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泉州传统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1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2.建筑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3.民俗 泉州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