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戏曲小说有什么特色?中国戏曲的起源是什么?

清初戏曲小说有什么特色?


1、清初戏曲小说有什么特色?


清初的戏曲小说,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发展,艺术精神有所变化,并取得相当的成绩。戏剧方面,明末清初的作家中,李渔的剧作同其小说1样是偏重娱乐性的,在重视戏剧结构和舞台演出效果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吴炳戏剧的特点;他在《闲情偶寄》中所提出的戏剧理论,也比前人更为清楚和系统地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特点和要求。但他的作品很少反映深刻的社会矛盾与热烈的人生追求。明末清初,苏州地区1批戏剧作家形成地域性流派,他们有组织地进行带有集体创作性质的剧作活动。他们的剧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舞台实际,受到欢迎。其代表作家是李玉,他的《1棒雪》歌颂忠仆,表彰奴隶道德;他与其他人合作的《清忠谱》,歌颂忠臣,思想陈腐,是反映明末市民同宦官斗争的历史剧。反映市民的政治斗争,这是过去戏曲史上从未有过的。康熙时期,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继承了明末传奇的优秀传统,通过写历史故事,抒写了国家兴亡之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民族情感。这两位作者也都因其创作触犯忌讳受到贬谪。《长生殿》、《桃花扇》不仅是这1时期最杰出的剧作,也是清朝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桃花扇》作为1部通过儿女之情反映朝代兴亡的历史剧,其杰出之处在于表现了剧烈的历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与悲凉情绪,但作者对晚明历史的解释,其实还是正统的和官方化的。总之,清前期的两大名剧与清中期的两部杰出的长篇小说,不属于同等水平。而整个清代戏剧就剧本创作即文学方面而言,到清中期已严重衰退,这和小说的情况不同。



2、中国戏曲的起源是什么?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百6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3][4][5]


精品荐读


罗贯中:替古代人创造多少光辉事迹?


作者:米南德


快速


导航


艺术特色


艺术品貌


戏曲行当


戏曲音乐


戏曲脸谱


戏曲剧种


发展历程


综述


戏曲音乐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6]


昆曲《牡丹亭》-游园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1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1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4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7] [8]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1,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1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1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1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2是划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3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4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5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3、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起源于秦国时期的陕西,甘肃1带。其特点是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4、我国戏曲的服装与道具有些什么特色?


戏曲的服装是人物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戏曲服装。



5、中国戏曲的起源是什么?


中国戏曲的起源: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1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4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扩展资料:中国5大戏曲简介:
1、 京剧京剧是我国国剧,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1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1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2、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也叫采茶戏。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3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评剧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7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1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2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
4、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1,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它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3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5、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1。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1改为今称。参考资料来源:。



6、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虚拟性、程序性


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1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35步行遍天下,67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戏剧的“31律”与“第4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1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1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程序性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1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1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1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1种美的典范。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