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戏曲进校园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学校老师说还要搞什么表演?

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


1、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


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1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1般的开展起来。


但也有不少民众和学生家长会产生质疑:传统戏曲虽袭尘是文化瑰宝,但毕竟和学生当前的学业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似乎也难产生什么促进作用。那么“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有何价值呢?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1份子,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践行者,小新有1些自己的想法,说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戏曲进校园”不是肯定不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甚至是戏曲表演的从业者。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戏曲进校园”1定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针对当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和时下流行的兴趣班1样,如果授课形式不对,就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学生反而产生抵触情绪。


说到具体的价值,小新认为有3: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审美,是1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1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1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


在拍姿禅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1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1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册旁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2、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1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4人步调1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这是“空间”的虚拟;另1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3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1般,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1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3、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是我们常说的1个词,但到底何为“情操”,又该如何“陶冶”,可能很多人心里并没有概念。小新认为,如今是1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太多纷乱繁杂,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各种不费脑力、不花时间的快餐文化。如此1来,也就造就了当下的年轻人心浮气躁的普遍特性。


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拖拉,而且唱词艰涩不易理解,这和如今的快餐文化是完全相悖的。但正因如此,如果能让年轻人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不仅能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理解,更能培养其性情。让当下浮躁的年轻学生,更沉稳、更专注。


说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诸多意义,但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是要说回第1个观点——必须要优化内容、创新方式。传统文化要“传承”,就必须在内容形式上与时俱进。


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市范本,甚至得到中央文明委的关注,其核心便在于创新!在渝北区宣传部领导的建议之下,经过承办方重庆新之城公司的精心策划和编排,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每1场演出既有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又结合了时下的流行文化,并突出了参与感和互动性。每1场演出,学生们跟随演员1起走台步、亮相、秀兰花指……在玩乐中形成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同时,新之城还认为,创新是1件持续的工作。2017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内容上,新之城初步计划抛却独立剧目的演出方式。而是发掘1些有意思的、符合学生人群兴趣的故事,然后编写成剧本,将戏曲节目贯串其中,形成1台用传统戏曲表现的舞台剧节目。


其实,“戏曲进校园”只是开始,它更需要“出校园”,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1项漫长的需要不断坚守的事业,同时,也是1件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



2、戏曲进校园是怎么1回事,我们学校老师说还要搞什么表演?


戏曲艺术进校园。
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
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戏曲艺术进校园工作内容 1组织戏曲演出 2编排戏曲作品 3开设戏曲课程 4组织戏曲培训 5 举办戏曲展演。



3、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1
1、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省文化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大中小学校、戏曲表演团体、剧场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摸排,了解掌握学生需求、剧场条件、演出任务,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即按照“1年试点、两年推广、3年普及”的工作思路,力争3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方案》提出了实施步骤,即首批选择7个省辖市、3个省直管县作为试点,之后扩大试点范围,到20xx年实现“戏曲进校园”覆盖全省所有的大中小学校。按照总的《方案》,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2、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有力推进。 为确保“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地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级宣传部门负责活动的牵头组织和指导协调,审定剧目清单,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各级文化部门负责做好演出院团的资格认证、拟定剧目清单、审查剧目内容、安排演出场次,做好演出保障工作等;各级教育部门负责把戏曲艺术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制定活动日程安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加强学校戏曲教育的师资培训等;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经过精心筹备,9月8日,“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实验小学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副省长张广智等出席启动仪式,首批试点市、县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同步全面铺开。
3、强化兴趣引导,严把剧目质量。 活动实施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欣赏特点水平和不同区域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精心筛选剧种和剧目,提高演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面向全省大学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整台经典剧目为主;面向全省中学(含高中、初中、中职)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整剧和经典折子戏为主;面向全省小学的“戏曲进校园”演出,主要以折子戏和课本剧为主。严把剧目内容质量关,组织专家对演出剧目反复进行筛选,先后公布两批125部剧(节)目,既有近年来荣获全国“5个1工程奖”的《焦裕禄》《红旗渠》等现代经典剧目,又有《花木兰》《朝阳沟》等传统保留剧目,还有《闹天宫》《8仙过海》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剧(节)目,较好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故事性的有机统1,使广大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载体形式,注重活动实效。 因地制宜、1校1策,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既利用学校简易舞台进行演出,也利用流动舞台车进校园演出整剧、经典折子戏,还积极组织学生观看戏曲电影等。对偏远农村学校,主要以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校演出、观看戏曲电影为主。结合“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专业戏曲院团与大中小学校结成对子,组织1批戏曲艺术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专业戏曲演员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配合演出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拓展戏曲艺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2
1、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提升我校“戏曲进校园”特色创建活动的水平,在易县教育局和固安戏协大力支持下,我校计划举办“尉都中心小学首届戏曲节”。
2、活动要点: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重点了解京剧、河北梆子、豫剧、黄梅戏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戏曲故事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推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召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戏剧社团。
3、重点培养兴趣社团,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社团学习、活动成果。
3、筹备活动
1、活动时间:拟定20xx年10月23日上午 地点:易县尉都中小学 参加人员:上级领导、固安戏协、尉都中心小学全体师生
2、文化氛围创设 (1)沿途设置醒目指示路标5个,200元/个,共1000元。 (2)校园围墙外书写醒目标语“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粉刷墙壁,书写标语,工料总400元。 (3)建戏曲演出舞台,地点位于操场南面,坐南朝北(如果建永久性固定舞台,建筑风格和舞台布置彰显戏曲文化特色。预计100000元。如果搭建临时舞台预计35000元。) (4)充分展示戏曲文化的内涵,把戏曲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民族美德,利用宣传栏和围墙显著位置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 例如: 孝——河北梆子《卧冰求鲤》; 忠——豫剧《花木兰》; 节——河北梆子《苏武牧羊》; 义——河北梆子《荆轲》; 每块预计300元,总计1800元。 (5)适当位置悬挂张贴与戏曲节有关标语。预计1000元。 (6)教学楼内文化布置。 楼道布置与戏曲有关知识,乐器制作,训练演出等图片。预计1000元。 教室内张贴戏曲图片标语,预计150元。摆放相关乐器,(板胡、2胡、笙、笛子、板鼓等)预计50000元。戏曲服装道具,预计10000元。
4、演出活动 (1)播放音乐《喜洋洋》,人员入场,大屏幕播放宣传片。 (2)打通开场 (3)主持人上场,介绍来宾,开场白。 (4)领导讲话。 (5)宣布开始。 (6)节目演出 我校学生节目: 河北梆子《大登殿》《杜十娘》《风水宝地清西陵》,豫剧《花木兰》《抬花轿》,京剧《3家店》《西陵赞》,黄梅戏《女驸马》。 我校教师节目: 社区戏曲节目: 豫剧《朝阳沟》 师生书法展示
5、活动所需
1、服装道具,预计7500元。
2、音响设施,租赁费预计3000元。
3、艺术指导,预计费用5000元。
4、化妆师,预计费用3500元。
5、河北梆子伴奏乐队,预计费用10000元。



4、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0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0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3普及”的目标,20xx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xx年秋季学期——20xx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xx年底全市全面覆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实施内容 (1)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3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2)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3)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3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4)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2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5)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1校1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1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1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6)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1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4、实施步骤 (1)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16次课,每周1次、每次1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16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2)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3)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5、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 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 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 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 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 2020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2 20xx年,xx区集中组织戏曲表演团体和当地戏曲名家以小分队形式,通过“2+X”方式,即为所到学校组织1场戏曲经典唱段(或折子戏)演出、开展1次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互动表演),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年安排展演展示活动800场,覆盖全区30%以上各类学校,并建成1批戏曲传承基地,深入推进京剧、秦腔、眉户、道情、花儿等xx现存戏曲剧种以及非遗传承项目进校园。 优选承办主体。选定“戏曲进校园”任务承接主体为专业戏曲院团及各地具备1定条件的民间戏曲社团组织。承接任务的民间戏曲社团组织明确要求是1支较稳定的演艺团队且常年能开展各类戏曲表演活动,同时具有1定数量、能够开展戏曲辅导讲座的专业戏曲表演人才或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戏曲票友。 加强培训辅导。充分利用当地戏曲名家资源,依托当地文化馆站或专业戏曲院团,对本地“戏曲进校园”任务承接主体的业务骨干进行戏曲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辅导,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表演水平和综合能力。 建立活动档案。按照“1场1档”的工作要求,任务承接主体建立《“戏曲进校园”工作日志》,以文字、图片方式详实记录每场活动的时间地点、表演节目、辅导讲座内容等基本情况,并填写《“戏曲进校园”活动回执单》,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 严格监督考核。继续推行展演活动学校评价重信息反馈、5市评价重跟踪督促、自治区评价重奖优罚劣的上下结合、动态管理的监管考评机制。演出承接主体如存在弄虚作假、或学校对其演出质量严重不满的,查实后,将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承接资格。 明确责任分工。5市教育局负责确定展演活动承接学校,并督导其做好场地提供、师生组织、课时调整、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5市文化局负责精选任务承接主体并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展演展示活动和辅导培训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共同做好展演节目的审核、传承基地的扶持等工作。 筹措工作经费。将“戏曲进校园”展演纳入当地公益性文化活动政府采购序列,筹措相应经费。自治区将本着“分级负担、择优补贴”的原则,对各地“戏曲进校园”演出任务承接主体,年底根据考核情况给予补贴。



5、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在观看完1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1篇观后感好好记录1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戏曲进校园观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1中华文化瑰宝得到继续。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1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1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而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可以很好展现中华美学风范。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讲述中国道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传承中国精神。因而,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可以说,戏曲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1年1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1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   当然,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1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强调对戏曲本体的坚守,这是不错的,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价值倾向保证了戏曲的存续。但是,对于1直在寻求更好发展的戏曲来说,另1对关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戏曲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最近两年来,全国范围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戏曲繁荣,戏曲界应顺应变化,努力将多年传承积累的成果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资源,主动将传播作为阶段重点,在中小学普及戏曲常识,讲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故事,科学引导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培育更多年轻观众,涵养更多的戏曲人口,从根本上解决戏曲事业发展后继乏人这个瓶颈性问题。可以说,戏曲进校园政策为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2   9月12日,天等县城关小学举行20xx秋季学期1年级新生“开笔礼”暨“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我看到了精彩的戏曲表演,也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中,我感受到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延续传承。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黄梅戏。据了解,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之1。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3省交界处黄梅1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1个新生的戏曲剧种,1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制作1份有关戏曲内容的手抄报,我选择的就是以黄梅戏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我在网上寻找了有关戏曲的知识和图片,并把它们摘抄到手抄报上。制作手抄报让我对黄梅戏有了更深的了解。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   5月11日,是1个难忘的日子。晋中市“戏曲进校园”巡回讲演来到了我们学校。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期待着,期待着。   下午,烈日炎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操场,却见碧绿的草坪上已是人头攒动。同学们聚精会神凝视前方,时而又探头张望。主席台上不知何时已搭起了1个大架子上面写着“晋中市‘戏曲进校园’巡回演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刚刚坐好,就看到主持人缓步走上讲台——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瞧,几个身着华丽服装的人徐徐走上舞台。眼尖的我1眼看见了断案如神的包公。只见他穿着黑色的长袍,白色的袖口轻轻甩动着;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黑色的脸中间夸张地画着两道白纹,那或许是他的眉毛;下巴上几缕长长的胡须,无声的告诉人们他的阅历丰富,他的聪明果断,他的严谨认真……他好像带领我们穿越历史,来到了那个时代,亲眼看他如何巧妙断案,看他铁面无私,摆平1场场官司。我敬佩,我惊叹,更深深沉醉于晋剧的博大精深。   主持人又请出另外几个经典人物,并绘声绘色的向我们介绍了刀马旦等角色,他们个个都施展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艺校的哥哥姐姐见我们还不满足,又为我们表演了许许多多自编的舞蹈。他们那曼妙的舞姿和生动的肢体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优美的音乐作了1曲又1曲,哥哥姐姐们仿佛永不知疲倦似的,舞了1支又1支。我想起了两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最后,哥哥姐姐们带来的儿童剧《叫醒阳光》宛如1串委婉的歌谣,1副多情的风土画,1曲优美的叙事诗。他们的1颦1笑都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活动结束了,我心中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艺校哥哥姐姐们台下无数次的苦练,我们又怎能真真正正体会到晋剧的精美和中国艺术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样热爱戏曲,热爱艺术的人,中国的艺术又怎能延续至今,走向繁荣?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1些资料,自己写了1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1,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1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1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1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   11月30日下午
8、9节课,我们在北1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百6十余种。每1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6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6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2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2黑结婚》。   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1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2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1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
17、
21、
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2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2胡的1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又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里听到了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2大剧种——评剧。其实之前在我心里,戏剧都是1样的,我听不出戏剧里的抑扬顿挫,咿咿呀呀的曲调更是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摸不着头脑。   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评剧,是流传于我们北方的1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1,位列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2。而且评剧还在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华。我们作为新1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我们对我们精神境界的1个提升。   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评剧非常震撼,评剧老师还教给我们1个评剧演出里的基本台步——原场。通过跟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教学。我们真心了解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真是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1个简单的台步却有如此繁杂的肢体动作配合、身形如此优雅。虽然我学得很1般,但是却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并得到1个奖品作为奖励,我很开心。   另外,评剧里的乐器也是十分独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胡。2胡拉出来的声音也是非常好听。1个只有两根弦的乐器,通过老师的演奏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听过没有接触过的。我非常想要1探究竟,想要向老师讨教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1样,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了,去付出了,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在我们以后的成长之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付出1定会有回报,努力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无悔!   最后,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梁琦老师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1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1步1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7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1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1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1出戏,1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1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1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2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6、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


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1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1般的开展起来。


但也有不少民众和学生家长会产生质疑:传统戏曲虽是文化瑰宝,但毕竟和学生当前的学业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似乎也难产生什么促进作用。那么“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有何价值呢?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1份子,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践行者,小新有1些自己的想法,说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戏曲进校园”不是肯定不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甚至是戏曲表演的从业者。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戏曲进校园”1定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针对当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和时下流行的兴趣班1样,如果授课形式不对,就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学生反而产生抵触情绪。


说到具体的价值,小新认为有3: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审美,是1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1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1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


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1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1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2、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1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4人步调1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这是“空间”的虚拟;另1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3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1般,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1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3、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是我们常说的1个词,但到底何为“情操”,又该如何“陶冶”,可能很多人心里并没有概念。小新认为,如今是1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太多纷乱繁杂,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各种不费脑力、不花时间的快餐文化。如此1来,也就造就了当下的年轻人心浮气躁的普遍特性。


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拖拉,而且唱词艰涩不易理解,这和如今的快餐文化是完全相悖的。但正因如此,如果能让年轻人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不仅能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理解,更能培养其性情。让当下浮躁的年轻学生,更沉稳、更专注。


说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诸多意义,但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是要说回第1个观点——必须要优化内容、创新方式。传统文化要“传承”,就必须在内容形式上与时俱进。


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市范本,甚至得到中央文明委的关注,其核心便在于创新!在渝北区宣传部领导的建议之下,经过承办方重庆新之城公司的精心策划和编排,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每1场演出既有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又结合了时下的流行文化,并突出了参与感和互动性。每1场演出,学生们跟随演员1起走台步、亮相、秀兰花指……在玩乐中形成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同时,新之城还认为,创新是1件持续的工作。2017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内容上,新之城初步计划抛却独立剧目的演出方式。而是发掘1些有意思的、符合学生人群兴趣的故事,然后编写成剧本,将戏曲节目贯串其中,形成1台用传统戏曲表现的舞台剧节目。


其实,“戏曲进校园”只是开始,它更需要“出校园”,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1项漫长的需要不断坚守的事业,同时,也是1件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