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艺术吗,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为什么还是比国外要晚了一千多年才出现?

中国戏曲是1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艺术吗



1、中国戏曲是1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艺术吗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1种体裁。它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1,也是区别不剧种的重要标志。它来源于民歌、曲艺、舞蹈、器乐等多种音乐成分,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戏剧音乐有白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从产乐的角度看,戏曲属于中国人的音乐戏剧。它与西方歌剧及其作曲家个人专业创作的音乐传统有明显的区别。中国戏曲音乐具有民间性和程式性的特点。中国戏曲音乐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的创作,仍然具有民间创作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第1,戏曲音乐植根于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与各地的方语音、各地的民歌及说唱音乐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第2,各个剧种的音乐,都不是由某1作曲家个人创作出来的,而是民间行乐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成果,凝聚着世代人民的艺术智慧。第3,历史上的戏曲音乐通过口头传唱而不断衍变。由于各人条件不同,方言语音不同,口头传唱的腔调就会发生若干变化。这种可变性,可以使得同1支腔调演变为风格或地域语音不同的腔调;同1剧种中的唱腔,又可形成不同特色的流派。传统的戏曲音乐,便是按照民间音乐的这种衍变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第4,历史上的戏曲音乐创作,演唱(奏)家同时也就是作曲家,演唱(奏)的过程也即作曲过程。换句话说,即作曲的过程与演唱(奏)的过程,两者合而为1。因此,戏曲演唱或演奏中处理唱腔或乐曲的方法与技巧,往往包含着作曲法在内。以上民间性的特点,几乎存在于所有声腔、剧种之中,包括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只有昆腔,这惟1的1个,是出自民间而后过魏良辅(生卒年不详)等革新,以文人清曲唱加以规范化了的,由文人、曲家定腔定谱的剧种。但它也不同于西方歌剧及其作曲。在艺人的演唱中,仍然有着1定的灵活性,有着地方化的衍变。  戏曲音乐的另1特征,是它的程式性。戏曲音乐的程式,大到贯串戏剧演出的音乐结构、唱腔体制(唱南北曲的曲牌体或唱乱弹诸调的板腔体)的形式,小到曲牌、板太唱腔、锣鼓点等的结构、技术及其运用,无所不在,非常丰富。任何剧目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音乐程式的组合与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不是抛开传统,而是在传统表现形式与手段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综合、新的创造。程式的运用有1定的法则。不问的声腔、剧种,往往有各自不同的音乐程式。基于音乐的逻辑性,对程式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严格规范的程式在具体运用时又可以灵活自由地掌握。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了戏曲音乐程式的表现功能,是进行戏曲舞台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中国戏曲音乐团其民间性与程式性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平、民族特色与美学意义。这种特点,直至今日,仍然保留在戏曲音乐的创作之中。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它是戏曲音乐的主体。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声乐部分是它的主体。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其原因在于乐器所奏出的音乐,虽然也能传情,却不能表意。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这3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中国戏曲有很多传统剧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戏曲演唱艺术,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在演唱上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1要求,由此产生了1系列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演唱1般包括发声、吐字、用气、装饰唱法等。其目的在于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戏曲众多的演员,在演唱上的贡献,莫过于唱腔上的流派创造。演员和乐师在本剧种腔调基础上创造的流派唱腔,更具有音乐作曲的实践意义。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合作创腔,就是典型的事例。京剧中旦行的梅(兰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老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越剧中小生行的范(瑞娟)派、徐(玉兰)派、尹(桂芳)派、,旦行的袁(雪芬)派、傅(全香)派、戚(雅仙)派、吕(瑞英)派,都是在唱腔艺术上享有声誉的流派。戏曲中的唱腔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第2种是叙事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中等,曲调较平直简朴,字密腔简,朗诵性强。它常用于交代情节和叙述人物的心情。许多剧种的2

6、流水等均属于这1类。第3种是戏剧性唱腔,其特点为曲调的进行起伏较大,节奏与速度变化较为强烈,唱词的安排可疏可密。它常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矛盾冲突激化的场合。各戏剧中的散板、摇板等板式曲调都属于这1类。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管弦乐(俗称“文场”)和打击乐(俗称武场”)。器乐用于声腔的伴奏和开场、过场音乐,配合舞蹈、武打、表演、烘托、渲染舞台气氛。值得1提的是,武场——打击乐,对于统1和增强控制舞台节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戏曲中1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戏曲采用器乐作为表现手段,主要用于伴奏唱、做、念、打,即表演艺术,以及为了开展戏剧矛盾,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思想感情和渲染舞台气氛。器乐伴奏的任务由乐队担任。戏曲乐队由两部分组成,弦管乐部分称文场,打击乐部分称武场。合称文武场。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曲牌(属场景音乐)。武场的主要任务是用击乐器打出锣鼓点,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有序。并且,在鼓板师父的领奏(指挥)下,调节和控制全剧的节奏。器乐在戏曲音乐中虽处于辅助地位,但它有声乐所不及的长处。器乐包括的多种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每1种乐器都有其不同的性能和色彩。  各个剧种乐队的乐器组合尽管有所不同,但鼓师的作用和主奏乐器的作用却相同。  中国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有:昆剧的曲笛,秦腔、豫剧、河北梆子等梆子戏的板胡,京剧、汉剧等皮黄戏的胡琴,以及山东吕剧的坠子琴等等。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演奏方法,常常是形成这1剧种特有风格色彩的重要标志。从们听到主奏乐器即能判明是什么剧种或声腔在演出。  打击乐器在戏曲中使用极广,有突出的艺术效果。戏曲的唱、做、念、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1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它是戏剧节奏的支柱。有了锣鼓伴奏的配合,能增强戏曲演唱、表演的节奏感和准确性,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  戏曲器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曲牌,打击乐的各种锣鼓点,构成戏曲中的场景音乐。场景音乐的运用力求简练,求其意到,很近似中国的绘画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音乐面临着两个问题,1是继承与发扬民族戏曲音乐的传统,去粗取精,丰富提高,使它放出新的光彩;1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4十多年来在戏曲音乐工作者、演员、乐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唱腔、唱法、伴奏、乐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戏曲音乐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传统剧目的加工与新剧目的创作(包括历史故事题材、现实生活题材两类剧目),其方法是:

1、总结历史经验,采用固有的作曲方法与手段;

2、借鉴、吸收、采用西方音乐的作曲法。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前进。唱腔是各个戏曲剧种音乐的主体,是最有剧种个性的表现人物的手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当代唱腔改革主要表现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广泛吸收。这种吸收包括:剧种内部各行当之间的吸收;对兄弟剧种唱腔的吸收;对歌曲、民歌、说唱等姊妹艺术的吸收;对语言音调的吸收等等。当代唱腔改革的另1表现是根据传统唱腔的某些旋律、节奏、重新组合唱腔,发展新板式。如在越剧《穆桂英》、豫剧《朝阳沟》、吕剧《李2嫂改嫁》、粤剧《关汉卿》、淮剧《孟丽君》、《蓝齐格格》等戏里都有这类新的突破。为适应新的内容,对传统戏中某些很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在新剧目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如在《沙家浜》中《智斗》1场,阿庆嫂、胡传魁、刁德13人的对唱,就是传统表现形式的妙用,它表现了3方复杂微妙的矛盾关系,并显示了3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很有戏剧性且脍炙人口。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为什么还是比国外要晚了1千多年才出现?



2、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为什么还是比国外要晚了1千多年才出现?

不晚呐,中国的戏曲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大宋王朝才真正成熟而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戏曲了,你说的1千年出现说的是南戏,这个戏是在大宋王朝才成熟的,虽然在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梵剧就已经非常的成熟,1百年之后的时间古希腊悲喜剧也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中国早就有,只是没有后来南戏影响那么大而已,这个时候人们生活非常富裕,没事听听戏曲,也加快了戏曲业走向繁荣。中国戏曲的种类非常多,比如京剧、昆剧、越剧等,那都是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功夫,那像现在的小鲜肉,1张漂亮脸蛋儿,要演技没演技,跟古代那些伶人根本没得比,就拿京剧来讲,生、旦、净、末、丑任何1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演绎方式,很多外国人看到咱们的中国京剧那是肃然起敬。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些东西,即使他们的唱词不输李白、杜甫,他们的演绎不输奥斯卡影帝、影后,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被新生代的中国人给遗忘甚至抛弃,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年轻人都觉得太老了,他们更喜欢听流行乐,来代替戏曲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这些年还好,在各行业的呼吁之下,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这些东西,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戏曲会被更多的人喜爱。

戏曲的流派是怎么回事?



3、戏曲的流派是怎么回事?

各个剧种基本都有流派的(黄梅戏没有流派),他们的唱腔、表演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被观众认可、有弟子传承,久而久之便被称派。全称是姓名加派,简称是姓加派(有的是艺名) 京剧就有王瑶卿派、谭鑫培派、马连良派、梅兰芳派、奚啸伯派、余叔岩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杨小楼派、李多奎派、张君秋派、裘盛戎派、叶盛兰派、袁世海派、麒麟童(周信芳)派、杨宝森派等等 越剧有尹桂芳派、袁雪芬派、戚雅仙派、徐玉兰派、竺水招派、张桂凤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天红派、商芳臣派、吴小楼派、王文娟派、金采风派、陆锦花派、吕瑞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等等 豫剧有马金凤派、常香玉派等等 。。。 戏曲总是在发展进步的,京剧是在清朝形成的。要和元曲有渊源,只能是百戏之祖---昆曲了 宫调有的啊,越剧有老板式叫4宫调,不过现在不常用 http://**/view/25871.html?wtp=tt。

戏曲有哪些流派?各种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形象?



4、戏曲有哪些流派?各种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形象?

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戏曲是按剧种来分的,剧种中才有流派,比如京剧中老生有余派、杨派、马派等等,花脸有裘派、袁派等,越剧小生有范派、尹派等等……有的地方戏若是小剧种的话,也可能会是没有流派的。若说非要说戏曲里有多少流派的话,那就多了去了,许多剧种的行当都有自己的流派,那就说不完了。 至于戏曲的故事,其实也有很多啦,比如说唐明皇的关于梨园的故事、还有像比如说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常香玉率剧团为抗美援朝义演捐了1架飞机的事、盖叫天为保护经验不足的演员自己受伤骨折的事、尹桂芳去支援福建的时候上海戏迷甚至扬言卧轨挽留的事、中国第1部电影《定军山》的故事等等等等,非常多。

中国古代戏曲流派不发达的原因



5、中国古代戏曲流派不发达的原因

中国戏剧流派出现时间晚,晚明才有最早的流派现象,即临川派和吴江派 不发达的第2个原因在于缺乏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中国戏曲多有个人风格、形态变迁,但极少形成流派,根本原因在于稳态的封建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作家和艺术家的思想,难以发展成真正的艺术流派,所以戏剧流派的概念很难用于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 中国戏剧风格、流派的真正多样化是从话剧开始的。

举例谈谈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色



6、举例谈谈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1个戏剧大国,在3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和活跃着300多个剧种,它们各有渊源,各具特色,各显魅力,可以说是群花兢放,争奇斗艳,色彩纷呈。   

1、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它形成和发展的200多年里,不仅继承昆曲、徽剧、汉剧的传统,又广泛吸收京腔、梆子、秦腔、川剧等地方戏和曲艺、杂技、舞蹈等姊妹艺术的营养,成为1种集中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和中国观众审美心理,覆盖面最广的剧种。京剧的特点,除了它的“湖广音”、“中州韵”的音韵系统以及1些表演程式以外,其基本的艺术特点和其他许多剧种都是相通的,概括地讲有以下4个方面:   (1)既有程式,又有自由。   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在戏曲舞台上,所有的表演都必须遵循1定的程式。京剧艺术的程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种程式是经过历代演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形成,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的演员既遵循程式,又能驾驶程式,灵活地运用程式,以至突破发展、创造程式。正如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中国剧的表演,是1种有规则的自由动作。”他说的规则就是程式。在程式方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趟马”就是1程表演程式,又叫“马趟子”。演员右手执鞭,通过圆场、转身、勒马、3打马(表示摧马加鞭)等身段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示策马疾弛的情景。再如“起霸”,是表现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主要由3抬腿、云手、踢腿、整袖、紧甲等基本动作结合而成,给人1种战斗即将开始的气氛。另外如大家熟悉的“跑圆场”、“耍下场”、“劈叉”、“摔僵尸”、以至吃饭、睡觉、喝酒、读书、写字、开门、关门、喜、怒、哀、乐等都有程式。演员熟悉和掌握了这些程式,又不被程式所束缚,就可以充分利用程式创造出富于个性的舞台艺术形象。   (2)高度综合,众美皆备。   戏曲是1门综合艺术,她不象歌剧那样基本上是只歌不舞;又不象芭蕾舞那样只舞不歌;也不象话剧那样只说不唱。中国戏曲是载歌载舞,有情节,有故事,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给戏曲下的定义就是:以歌舞演故事。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称之为“4功”。这“4功”是在传统戏曲的程式基础上,不断吸收舞蹈、杂技、武术、曲艺以及话剧、电影的表现方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比如《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在百花亭设筵,欲与唐明皇同乐,但久候不至,后知明皇驾往别宫,于是独饮大醉,边舞边唱,把她那醉态和企盼悲怨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昭君出塞》1路上王昭君边舞边唱,通过大开大阖的舞蹈动作,把她那思念家乡和无限悲愤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再有根据莎士比亚名剧改编的《麦克白夫人》,麦克白夫人帮助丈夫杀害了老王,虽然她当上了王后,但心理受到极大的谴责和刺激,最后精神分裂而死。这个戏就吸收了很多其他艺术的营养。   (3) 虚拟写意,追求神似。   虚拟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艺术路径,也是她与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区别。西方戏剧是写实性的,以摹仿为基础,力求接近显示现实。而中国戏曲是写意性的,它以虚拟为基础,以虚为主,以虚代实,虚实结合,追求神似。它只用很少的道具,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刻画人物、表现故事。比如涉水行船,舞台上既没有船也没有水,演员以桨表示船,完全靠表演给人以人在舟中行的感觉。比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和萧桂英,都有乘船的戏。演员各执1支木桨,1高1低、1起1伏表示上船下船;1前1后、1左1右表示船在风浪中行进。再如表现骑马,台上也没有马,演员手执马鞭,以鞭表示马,左腿微抬,右腿轻跨,马鞭1举,表示上马;执鞭而舞(“趟马”)表示骑马奔驰;持鞭不舞,表示牵马而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中杨子荣“打虎上山”1场就是以1根马鞭表示骑着青鬃马驰骋在林海雪原。还有车和轿,在舞台就用两面车旗代替,而剧中的门、窗、楼梯等,则全靠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到这些东西的真实存在。   京剧《拾玉镯》演的是少女孙玉娇在家门口遇见小生傅朋,互相产生恋情,傅朋临去丢下1只玉镯作为信物,此事恰被刘媒婆看到的故事。剧中孙玉娇纳鞋底、赶鸡、喂鸡、出门、进门以及拾玉镯的表演集中体现了戏曲虚拟化和传神的表演特色。   (4)极度夸张,美伦美奂。   戏曲是夸张的艺术,戏曲舞台人物造型和形象动作非常夸张,这种夸张遵循美的创造原则,极富欣赏性。比如戏曲演员的化妆就最具有夸张性和装饰性,尤其是净行的化妆独具特色,比如红脸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姜维等;黑脸代表刚烈、正直或勇猛,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黄脸代表凶狠、残暴,如典韦、姬僚等;兰色、绿色代表勇猛、强悍、粗豪、暴躁,如马武、单雄信等,紫色代表沉勇、果敢,如专诸、常遇春等;白色代表阴险、奸诈,如曹操、董卓等;金色、银色代表神仙、妖怪,如2郎神、金钱豹等。净行的唱也很夸张,用大嗓,黄钟大吕,气势磅礴,顿挫激越。比如包拯,他画黑脸,表示他的正直、坚毅、刚烈,他的额上又画1个月芽,象征他夜断阴,昼断阳,包公的唱腔也很有特色,感染力很强。   京剧艺术特色简单概括以上几个方面,下面再简要介绍几种地方戏,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清新流畅的评剧。   评剧是中国第2大剧种,在上世纪6十年代影响几乎超过京剧,其流行的剧目和唱段风靡大江南北几乎家家传唱。评剧起源于河北省唐山1带,最初叫莲花落,后经成兆才、月明珠等大师的改造和创作,又吸收“蹦蹦”(东北2人转)的营养,到9·18事变之后最后形成评剧。评剧有几个特色,1是平民化、通俗化、雅俗共赏。逝生1百年来,它始终保持着来自生活的鲜活与真纯,它的演唱流畅活泼,有真情,有真趣,比如《刘巧儿》中“刘巧儿自幼儿许配赵家”1段,唱的是刘巧儿不满意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她自己在劳模大会选中了意中之人,向往以后美好生活的心情。这段唱听起来象说话1样,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第2个特点是使用普通话。这在中国的戏曲中是极特殊的,也是唯1的,这也是评剧和京剧、越剧、黄梅、豫剧等最显著的区别。3是表演灵活,既夸张又生活化。比如《杨3姐告状》中的“跑驴”1场。剧中高贵和给外甥高占英出主意害死了杨2姐,杨3姐替姐申冤告状,高贵和预感案子要发,携带老婆费氏逃往关外躲避,这是他们逃跑的表演。   

3、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源于河北省保定。其特色是高亢激越,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情绪,清末民初河北梆子在中国北方的影响1度与京剧并驾齐驱,有少数演员甚至走进宫廷,为慈禧太后唱过“堂会”。1948年前后1度走入低谷,许多演员改学京剧或评剧。现在河北梆子在京、津、冀还有广泛的影响,代表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王宝钏》、《金水桥》等。   

4、优美亲切的黄梅戏。   黄梅戏也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源于湖北黄梅1带的采茶歌,后来形成民小戏,长期在安庆1带地区流行,黄梅戏的成长发展与1个代表人物密不可分,那就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严凤英在黄梅戏的声腔和表演艺术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上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风靡全国,使黄梅戏由地方小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1个剧种。黄梅戏的表演贴近生活,唱腔韵味清新,旋律优美,自然流畅。黄梅戏和评剧有1个相同之点都是好听、好记、好学。   

5、粗犷豪放的川剧。   川剧发源于4川,是由外省传入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和4川本地的灯戏5种声腔艺术相融合形成的。川腔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幽默风趣,唱腔高亢有力,粗犷豪放。   川剧的表演也有独到之处,其水油、道袍、扇子、手帕的表演都十分精美,特别值得1提的是它的“变脸”艺术,堪称世界1绝。这种绝招对外是绝对保密的。   

6、韵味独特的豫剧。   俗称河南梆子,以河南的地方语言为基调,无论是念还是唱,都有极浓重的河南地方味道。豫剧起源于河南,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安徽1带。豫剧通俗易懂,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细小情调。豫剧名家有陈素珍、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等,都有独特的演唱风格。豫剧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祭桩》、《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打金枝》、《朝阳沟》、《红娘》等,尤以常香玉的〈〈花木兰〉〉、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和现代戏〈〈朝阳沟〉〉影响最大。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