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浙江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1、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浙江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有什么特点



2、浙江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有什么特点

浙江省共有6大剧种,越剧、甬剧、绍剧、婺剧、高腔、瓯剧等。

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3、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有越剧,绍剧,婺剧。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3十2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和上海1带,因其形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定名为绍剧。婺剧,俗称金华戏 。它流行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地区的建德、淳安、桐庐,以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扩展资料:明嘉靖年间,秦腔自北方流传到浙江绍兴,与余姚腔融合,逐步形成1种激越昂扬的新腔,称为“调腔”,最鲜明的是“2凡”,腔调和秦腔,初为吹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合班。清乾隆年间(1723-1735年)开始盛行。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支持,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清末民初,绍剧开始进入上海。受京班(京剧戏班)影响,化妆及舞台陈设均有改善,舞台开始设置软、硬布景和聚光灯,化妆趋向细致。20世纪30年代,女旦登台,戏装、头饰日益鲜丽精巧,扮相逐渐规范。20世纪30至40年代,从其他剧种引进置景技巧,盛行机关布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按剧情进行舞台美术设计。1950年,绍兴乱弹正式定名为绍剧。参考资料来源:。

浙江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4、浙江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浙江的戏曲剧种是杭剧。它是杭州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1度流行于杭州、嘉兴、湖州1带水乡和苏南等地。杭剧起源于杭州曲艺宣卷,从诞生到衰败仅半个世纪。1923年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后,在杭州、嘉兴、湖州1带和苏南等地广为流传,抗日战争以前尤为兴旺。杭剧的艺术特点杭剧恪守主流意识形态,走的是1条现实主义创作路子,题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当代,都力求以小见大,从日常中揭示1-定的社会意义,警醒俗世,发人深省,体现当代性。戏曲电视剧几乎都采取了实景拍摄手法,按照电视剧的手法来重新解构故事情节,营造电视剧的时空。人物具有个性化唱腔,在认真分析剧情,确立人物性格基调后,设计唱腔的旋律,不仅依据唱词提供的内容,更结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把外在的生活形象化成音乐形象,找到不同的节奏、速度、声调与人物性格基调的结合点,通过形象思维,用富有感情的音乐来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戏曲电视剧具有的高度逼真性的特点和影视叙事符号的特点,使演员从繁重的“唱念、做、舞”等程式表演任务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再现角色自身上。角色置身于实景之中时,任何虚拟环境的形体表演便失去了用武之地,那些单纯描述人物身处何种环境的拖沓冗长的语言也可以大大精简。

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5、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谈历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含孝搜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慎歼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6、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越剧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