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候造纸术的视频叫什么名字呢?闽南曲艺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08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候造纸术的视频叫什么名字呢?


1、08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候造纸术的视频叫什么名字呢?


应该是奥运文艺演出部分的第1阶段, 叫“画卷”


下面是北京奥运会的详细节目单,你可以看下:


开幕式


1.欢迎仪式


1.倒计时


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激烈,雷声轰鸣。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
9、
8、
7、
6、
5、
4、
3、
2、1等字样,与节奏相配。


2.欢迎焰火


国家体育场焰火燃放阵地:顶部燃放点287个,顶部红闪燃放点1462个,中心区阵地27个。顶部11456发,中心区8428发。焰火在高空绽放,整个体育场如盛开的花朵。


3.历史足迹


29个巨大的脚印,沿北京的中轴路向奥运会主会场走来,象征着29届奥运会的历史足迹。脚印由焰火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1—火药的发明。


4.梦幻5环


由焰火组成的脚印穿过天安门广场,1路向北,朝主会场走来。巨大的脚印化作漫天繁星飘落,聚拢成闪闪发光的梦幻5环。天上飘下来仙女,她们的名字叫“飞天”。


5.国旗入场


8名持旗手水平持旗,隆重展示国旗。1名儿童唱响《歌唱祖国》。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簇拥着国旗走来,代表中国56个民族。


6.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升旗手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224名民族合唱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民族国歌合唱队是由来自56个民族的演员组成。


2.文艺演出


1.画卷


提要:“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1幅真正的中国画卷打开了。它告诉人们,今晚的演出将从1幅中国画卷开始。


(2)画卷中央,铺放着1张白纸。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1。


(3)画纸4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


(4)这是1张1000多年前的古琴,名为“太古遗音”。


(5)演员们独特的身体语言,蕴涵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趣和韵味。今晚的演出,是以中国水墨画的黑白基调开始的。


(6)演员在纸上画了朵朵祥云,画了山川、河流、太阳。祥云神奇地消散,只留下山水和太阳。


(7)地面上,是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音乐∶


作曲:陈其钢,音效:陈雨黎,古琴演奏:陈雷激。


背景介绍:


白纸


白纸的平面尺寸为20米×11米,厚20毫米,自重约800公斤。


岩画


岩画是古人类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中国早期岩画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约两万年至1万年前)。它以优美丰富的形象,表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科学、宗教、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陶器


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制作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人类第1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1种崭新的东西。


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是指中国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以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年)器物最为精美。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古琴


“琴”在中国古代主要习用于知识分子的文化生活,所谓“琴棋书画”的“琴”,即指此乐器。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1,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琴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1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琴者,乐之统也。”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中国水墨画


中国画的1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始于中国唐代(公元618.907年),成于5代(公元907.960年),盛于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中国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5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和水墨色度代替。


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1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6年)著名山水画家王希孟唯1传世的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画富丽细腻、气势磅礴,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


《千里江山图》运用“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2.文字


提要: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1。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1)这是孔子的“3千弟子”。演员们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4海之内,皆兄弟也”。


(2)弟子们手持竹简。这是用竹片穿成的书,竹片上刻着文字。


(3)这是活字印刷的表演。“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1。


(4)“活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


(5)这是1个中国古代的“和”字。


(6)又是1个中国古代的“和”字。


(7)这是1个现代的“和”字。3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8)以线条的形式表现长城,简洁而鲜活。


(9)朵朵桃花,浪漫、写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10)这897位演员,整整训练了10个多月,每1个人的动态程序都不1样,全凭熟记和苦练才能完成。


音乐∶


作曲:郭文景。


背景介绍:


《论语》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和门人在其逝世后记录、整理的1部集子,约成书于中国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初期。


《论语》1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竹简


中国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至魏晋时代(公元220.420年)的书写材料。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1行。将1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


竹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


活字印刷术


中国宋朝(公元960.1276年)时代的毕升在隋朝(公元581.618年)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制成胶泥活字,用火煅烧后,实行排版印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1项重大的革命。毕升被称为印刷术的始祖。


活字印刷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


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1体的独特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


和为贵


中华文化宝库里的“和谐”观,十分丰富。历代思想家和学者对其内涵进行过反复探讨和表述。《论语•述而》中记述了孔子弟子有子的1句话:“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原意是指典章制度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而在实际理解中,却被长期移用到调和人际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遵循,由此生出许多致生和谐的准则。


“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城


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1个伟大奇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1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南侵,将原秦、燕、赵3国的北部长城整修贯通,始称万里长城。其后各代又不断加固扩展,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绵延6700公里的长城联成1体,完成了1项浩繁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3.戏曲


提要: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1)这是中国传统的京剧打击乐表演。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戏曲也衍生出数百种。


(2)舞旗的演员身着兵俑服饰。


音乐∶ 作曲:郭文景。


背景介绍∶


兵俑是兵马俑的1种。兵马俑是1974年在中国陕西省秦始皇的陵墓发现的。数千个兵马俑构成巨大的方阵,被称为世界上的“第8大奇迹”


4.丝路


提要:“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音乐∶


作曲:吴军。


1.演员们举起这张纸前行。地面上是“丝绸之路”的地图以及沿途的文化标志。


2. 现在演的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欧洲大陆。“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3.现在表演的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情境。


4. 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率领27000人的船队远航,从中国的泉州出发,到达西亚、东非地区,开创了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5.这名演员手举古老的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1。


背景介绍


丝绸之路


简称丝路。是指中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沿用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


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丝绸之路)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郑和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字3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将首次环球飞行的波音777.200LR命名为“郑和号”。


指南针


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之1。指南针约在12世纪传到了欧洲,其在航海上的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5.礼乐


提要:5幅中国长卷画,配以演员们的古典舞,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乐之邦的盛世气象。


1.演员在演唱昆曲。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地面上,是中国最有名的5幅长卷画。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5大朝代。


音乐∶


作曲:陈其钢,配器:陈其钢、王之
1、吴军,


古筝演奏:常静,昆曲表演:曾杰。


背景介绍


昆曲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昆曲的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3弦、琵琶等。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幅长卷画


(1)《游春图》—画于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画的是人们踏青游春的情景。


(2)《清明上河图》—是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由于描画了众多百姓人物的生动场景,它在今天的中国家喻户晓。


(3)《大驾卤簿图》—画于距今700多年前的元代,描画了宫廷仪仗和车骑的宏大景象。


(4)《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于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射箭、蹴坨、马球等当时的体育活动。


(5)《乾隆8旬万寿图卷》—画于距今200多年前的清朝,再现了当时的乾隆皇帝寿辰庆典的豪华场面。卤簿指的是中国古代皇宫仪仗。



2、闽南曲艺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芗剧(又名歌仔戏)。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历史分析


《旧唐书》卷4十云“圣历2年(699年)分泉州(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3县置武荣州,景云2年(711年)改为泉州(今泉州)。开元2十9年(741年)割龙溪属漳州。”《舆地纪胜》卷1百3十4云“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漳泉并属焉。”乾隆《泉州府志》卷3云“太平兴国6年(981年),割所属莆田、仙游别为兴化军,长泰归漳州。”所以,唐代至北宋初,泉州包含了今莆田、仙游及部分漳州。现在属于闽南戏系统的莆仙戏、梨园戏、木偶戏等都是在这个地区产生发展的。?


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不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因此研究闽南戏必须研究唐宋时代泉州的有关历史,才可正本清源。?


泉州兴化,从唐开始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各自为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唐大历(766-779年)之后,有晋江人欧阳詹、莆田人林藻等,“不45年继踵登第,天下改观,大光州闾”(见林蕴《泉山铭》)。闽南地区从此文化昌荣。宋代朱熹称泉州 “满街都是圣人”,而莆田则成“文献名邦”。明代李光缙《景璧集》卷1说:“冠带衣履,粤士1之,闽士十之”。清初李光地在《榕村全集》卷十4列举了许多史实说明从泉州的文明可以窥测全国的文明:“则岂非世道学术之高下,占诸泉而可知欤?”。



3、梨园戏传承的优点与缺点




4、08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候造纸术的视频叫什么名字呢?




5、闽南民间布袋戏的来历


布袋戏及其源流 布袋戏是中国传统偶戏中的1种表演形式,它区别于皮偶的皮影戏,与提线木偶同属于傀儡戏的表演形态。因为戏偶的身形如同布袋,又以手掌操弄,因此,布袋戏又俗称“掌中戏”。掌中木偶戏称为“布袋戏”的缘由主要有两点:1是掌中偶人的形象构造必有个布内套(俗称“人仔腹”),以布内套连缀头部及4肢,外加套戏服,演员的手掌即活动在布内套中,巧妙地在布套内为偶人做各种身段动作;2是掌中戏班的全部行头用1口袋子就能装下,不用戏箱,便于流动演出。“布袋戏”俗称为“掌中傀儡”、“手套式木偶”,其班社称“掌中班”。1951年7月,闽南布袋戏定名为掌中木偶戏,是我国木偶戏中的稀有剧种。 布袋木偶戏的起源迄今无科学的定论。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木佣;西汉时就出现木偶的雏形—“歌舞佣”(乐佣);北齐之后,木偶戏与其他姊妹艺术为伴,表演形式和内容渐丰。到唐朝时,文化繁荣异常,中国传统偶戏的表演与制作几近完美的统1。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福建的布袋戏大约产生在明末清初,基于地方本位主义的思想,于是就有了关于其起源的两个大致相同的“落魄秀才隔帘表古”的民间传说:清初嘉庆年间的泉州秀才梁炳麟和明朝万历年间的漳州南门外的秀才孙巧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布袋戏作为1个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想要继续生存并发展就必定要进行改良,以至形成现在古老与现代并存、相得益彰的表演内容和形式。闽南的布袋戏有两个流派:1为北派,流行于漳州地区;2为南派,流行于泉州地区。其主要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北派唱的是北调(汉调、昆腔、京调)亦称“北管”,表演上采用京戏做派;南派唱的是南调(包括傀儡调)亦称“南管”,表演上采用梨园戏做派。近代闽南布袋戏以漳州最具代表性。1886年,漳州地方豪绅蓝汝汉自上海引进京剧而大力推广,漳州布袋戏逐渐吸取海派京剧的表演风格。2十世纪的
2、3十年代,漳州布袋戏艺人杨胜始集大成,创闽南“北派布袋戏”风格,与泉州“南派布袋戏”分庭抗礼而略胜1筹。因此杨胜被奉为“北派布袋戏”的1代宗师。3十年代以后,台湾歌仔戏风行全漳,“北派布袋戏”在表演上仍然采用京戏做派,但在戏曲音乐上逐渐改为歌仔戏戏曲唱腔(1949年后,歌仔戏在大陆地区改称芗剧)。此后的闽南布袋戏以漳州最称代表,泉州已居次要地位。 台湾布袋戏自闽南传入,有3个流派:南管(泉州传入)、白字戏(漳州传入)、潮调(潮州传入)。但是随着台湾社会的逐渐繁荣,台湾偶戏也衍生出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艺术形象与观赏趣味。尤其布袋戏更是随着本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殊背景和许多优秀艺人的创造、改良,而形成台湾布袋戏的独特风格。目前,分为“传统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两大系统。


布袋戏偶的角色分类 根据不同的唱腔和装扮划分,布袋戏偶1般分为以下6个行当生:“生”的脸谱,没有特殊色彩,看起来是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当然,“生”还可再细分:童仔生——是布袋戏中的小孩子;文生——是读书人,剧中的背景多半是穷困的。穷书生的装扮肯定很寒酸,1旦功成名就,便会官袍加身,可以光耀门楣了;武生——练就1身的好功夫,到处行侠仗义,武松便是很典型的武生;须文——是有黑胡须的生;掺文——是黑胡须与白胡须参杂的生。


旦:只要是女性,全是“旦”。小旦——年轻的女性;老旦——年老的女性或媒婆;独旦——专指寡妇;家婆旦——专指媒婆;杀手旦——是心狠手辣的坏女人;刀马旦——指会功夫的女将;白毛旦——白发的女人,杨家将中的老太君便是1例。


净:“净”是花脸。红花脸——象征忠义耿直,没有胡子的是红花仔,有胡子的是红大花;黑花脸——表现脾气暴躁,没有胡子的是黑花仔,有胡子的是黑大花;青花脸——表现邪恶的、反派的,没有胡子的是青花仔,有胡子的是青大花。


末:“末”是由老生分出来的,为年纪老迈的老人,已趋近人生的尾声。“末”主要有2种:开口的叫白阔、闭口的叫村公,他们的头发和胡须都已如白雪1般了。


丑:“丑”,顾名思义就是小丑,“丑”是布袋戏中的甘草人物,布袋戏中若没了丑角,便将大失其趣。“丑”有很多种,通常扮演的是小人物:3花又称文丑,最常扮演花花公子;大头仔是憨厚的,最适合扮演仆人或跟班;其他的丑角也都各有特色。


杂:凡是不能归为“生”、“旦”、“净”、“末”、“丑”的人物便称“杂”,如孙悟空、猪8戒、牛魔王等妖魔鬼怪即是。布袋戏偶的制作过程 布袋戏偶的制作过程体现了闽南文化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目前,漳州的布袋戏偶制作较为著名,其以细腻的刀功、丰富的色彩、精致的服装赢得海内外华人的赞誉,其戏偶除了满足本省的演出需要,还出口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区。 布袋戏偶的木料1般以樟木为主,因为其质地坚硬又防蛀,戏偶整个制作过程几乎是纯手工操作,因此,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1般戏偶高32至40公分不等。布袋戏偶的十3道制作工序:选材、雕刻、磨平、打土底、刷白底、贴棉纸、调5色、上彩、勾画脸谱、盖腊、扎髯结发、连接布袋、穿戴外衣帽巾。




6、闽南曲艺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芗剧(又名歌仔戏)。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历史分析


《旧唐书》卷4十云“圣历2年(699年)分泉州(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3县置武荣州,景云2年(711年)改为泉州(今泉州)。开元2十9年(741年)割龙溪属漳州。”《舆地纪胜》卷1百3十4云“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漳泉并属焉。”乾隆《泉州府志》卷3云“太平兴国6年(981年),割所属莆田、仙游别为兴化军,长泰归漳州。”所以,唐代至北宋初,泉州包含了今莆田、仙游及部分漳州。现在属于闽南戏系统的莆仙戏、梨园戏、木偶戏等都是在这个地区产生发展的。?


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不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因此研究闽南戏必须研究唐宋时代泉州的有关历史,才可正本清源。?


泉州兴化,从唐开始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各自为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唐大历(766-779年)之后,有晋江人欧阳詹、莆田人林藻等,“不45年继踵登第,天下改观,大光州闾”(见林蕴《泉山铭》)。闽南地区从此文化昌荣。宋代朱熹称泉州 “满街都是圣人”,而莆田则成“文献名邦”。明代李光缙《景璧集》卷1说:“冠带衣履,粤士1之,闽士十之”。清初李光地在《榕村全集》卷十4列举了许多史实说明从泉州的文明可以窥测全国的文明:“则岂非世道学术之高下,占诸泉而可知欤?”。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