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戏的起源与特点是什么?福建的剧种有多少

闽戏的起源与特点是什么?



1、闽戏的起源与特点是什么?

《旧唐书》卷4十云“圣历2年(699年)分泉州(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3县置武荣州,景云2年(711年)改为泉州(今泉州)。开元2十9年(741年)割龙溪属漳州。”《舆地纪胜》卷1百3十4云“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漳泉并属焉。”乾隆《泉州府志》卷3云“太平兴国6年(981年),割所属莆田、仙游别为兴化军,长泰归漳州。”所以,唐代至北宋初,泉州包含了今莆田、仙游及部分漳州。现在属于闽南戏系统的莆仙戏、梨园戏、木偶戏等都是在这个地区产生发展的。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1。是现存唯1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明末清初 ,闽中长乐、福清1带流行着1种由农民业余组班演唱的民间小。



2、福建的剧种有多少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3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高甲戏为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分布于闽南闽中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始于明末清初。初时每逢迎神赛会,因常演宋江故事而被称为“宋江戏”,后又与和兴戏搭班,被统称为高甲戏。音乐来自南音和民歌,曲调古朴缭绕。在我国众多戏曲中,高甲戏以丑角叫绝,其风格明快奔放,幽默诙谐,被盛赞为"以丑为美"的艺术。 梨园戏是福建省地方剧种。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与弋阳腔有1定的关系。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省、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



3、福建省民间戏曲的种类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 闽剧是现存唯1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3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资料 闽剧最早前身由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曹学佺组织创办曹家。



4、福建省戏曲有什么?

福建省戏曲有高甲戏,歌仔戏等。 1,高甲戏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高甲戏又名“戈甲戏”、“9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1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9百多个。 2,歌仔戏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扩展资料 高甲戏文化特征:高甲戏的音乐唱。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