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由来,上海戏剧代表剧种有哪些

戏曲的由来



1、戏曲的由来

1、中国戏曲的形成,最早是原始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完整的戏曲艺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2、在原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同时,1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1批又1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1点点迈进。

3、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上海戏剧代表剧种有哪些



2、上海戏剧代表剧种有哪些

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等。

1、沪剧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1带的滩簧发展为2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3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

2、上海说唱上海说唱是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是解放后在独脚戏的“唱派”基础上,吸收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演唱形式比较自由,1般是1人,亦可两人或多人,腔调来自民歌小调及各地方戏曲、曲艺的唱腔,也有自编的1些曲调。演唱朴实、活泼,但作为1种艺术形式,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表演者自击用檀木或枣木制成的“3巧板”,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3弦、2胡、月琴等。曲目都是短篇。

3、浦东说书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2008年6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报的“浦东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59。

4、独脚戏曲艺的1种。1般由1人或两3人演出,生动滑稽,近于北方相声。流行于沪、杭等地。独脚戏是1种新兴的传统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1带,以吴语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1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1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2008年入选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说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稽戏百度百科——沪剧。

源于民间花灯歌舞的什么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



3、源于民间花灯歌舞的什么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

源于民间花灯歌舞的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1种戏曲艺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1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4川,以及陕西等地,属于传统汉族民间小戏剧种。花灯戏历史渊源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2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1处,辄绕庭而唱《十2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而贵阳的玩灯习俗则见之于康熙年间田雯编辑的《黔书》,其中无名氏的《春灯词》有“椎髻花铃唱采茶”、“串作花灯蹀躞行”句。写贵阳近郊玩灯的情景。诗中“采茶”即《十2月采茶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含有园的成语有哪些?



4、含有园的成语有哪些?

搜《园的成语》在截图找到的,还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园的成语:满园春冇色、目不窥园、梨冇园弟冇子、春冇色满园满园春冇色 [ mǎn yuán chūn sè ]见“春冇色满园”。目不窥园 [ mù bù kuī yuán ]窥:从小冇孔里或缝隙里看。园:花园,菜园。形容埋头读冇书,不问外事。梨冇园弟冇子 [ lí yuán dì zǐ ]梨冇园:唐玄宗时教冇练歌舞艺冇人的地方,后成为戏冇院或戏冇剧冇界的代称。指歌舞戏曲艺冇人。也作“梨冇园冇子冇弟”。春冇色满园 [ chūn sè mǎn yuán ]整个园冇子里1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作“满园春冇色”。

戏曲艺考生准备什么最有优势?



5、戏曲艺考生准备什么最有优势?

声乐类的话唱功1定要够,个人不推荐选择戏曲曲目,有的表演专业需要准备戏曲的话推荐表演性强1点的,1般编导、播音类才艺展示的话推荐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耳熟能详的。

上海戏剧代表剧种有哪些



6、上海戏剧代表剧种有哪些

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等。

1、沪剧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1带的滩簧发展为2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3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

2、上海说唱上海说唱是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是解放后在独脚戏的“唱派”基础上,吸收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演唱形式比较自由,1般是1人,亦可两人或多人,腔调来自民歌小调及各地方戏曲、曲艺的唱腔,也有自编的1些曲调。演唱朴实、活泼,但作为1种艺术形式,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表演者自击用檀木或枣木制成的“3巧板”,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3弦、2胡、月琴等。曲目都是短篇。

3、浦东说书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2008年6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报的“浦东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59。

4、独脚戏曲艺的1种。1般由1人或两3人演出,生动滑稽,近于北方相声。流行于沪、杭等地。独脚戏是1种新兴的传统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1带,以吴语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1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1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2008年入选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说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稽戏百度百科——沪剧。

相似内容
更多>